編者按: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銘記上海產業在艱難中起步,在探索中發展,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再啟航,傳承上海產業工人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廣播電台、解放日報社,聯合推出“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制造新征程”主題報道活動。活動貫穿全年,在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黨建網、“上海經信委”、“人民網上海”微信公眾號、上海廣播電台990早新聞、《今晚》欄目等平台陸續推出。
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以后會產生大量污泥,直接填埋污泥又會將污染源從污水轉嫁到了土壤裡,污泥將何去何從?燃煤採暖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重度污染,霧霾陰影揮之不去。如何將污泥變廢為“寶”,如何從源頭防治霧霾,成為環境治理亟待解決的難題。
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和SL-STPTM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國惠集團獨創開發的兩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讓中國在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的研究有了新突破,並且代表我國環保技術亮相了阿斯塔納世博會。
獨創干法脫硫脫硝技術 惠及居民近3000萬
立足上海,服務上海。去年11月,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應用於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的超低排放提標改造,這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老牌燃煤熱電廠。國惠集團副董事長華涵介紹,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是由國惠集團自主研發的一項能夠從源頭有效防治霧霾的干式減排技術,能高效同步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達到超低排放的要求,有效降低空氣中的PM2.5含量。
2017年11月,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急需尋找一家能夠在較短工期內完成環保設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優秀服務商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國惠集團臨危受命,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2017年12月31日,青浦項目點火啟爐,順利進入運營。“國惠集團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如期圓滿完成改造任務,受到青浦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此次項目負責人、國惠集團大氣事業群總經理梁婉如是說。
青浦項目運營期間,運行狀況良好,鍋爐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塵等污染物全部穩定實現超低排放,達到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涉及的所有指標。國惠集團為業主單位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然而技術研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華涵坦言。2012年,國惠集團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於寧瑞首次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濕法脫硫會造成二次污染,助長霧霾。這個觀點當時在整個學術界質疑聲比較大。“沒有前人經驗,我們隻能小心求証。整個團隊在研發過程中克服種種困難,反復論証至少一千次以上,以此降低用戶使用新技術的風險。”
華涵深有感觸,藥劑配方的篩選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個實驗一做就是半年時間,研發人員都很專一,就在實驗室搭一張小床,半年都不回家”。正是這份鑽研精神,讓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成為國惠集團的核心技術,成為了上海的環保名片。
服務上海,放眼全國。目前,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已在上海、煙台、濟南、洛陽等多個城市的區域化治理項目中進行了應用,提標改造燃煤鍋爐總規模超過12000蒸噸,惠及城鎮居民近3000萬人。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3月,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為供暖行業減排二氧化硫近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萬余噸,減少粉塵排放約18萬噸,減少水消耗近700萬噸,減少廢水排放200余萬噸。
自主研發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 助推全國環境治理
相比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污泥處理新技術,國惠集團在污泥處理處置領域自主研發的SL-STPTM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迄今已經經歷了十余年的技術優化。
“SL-STPTM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採用納米改性劑將污泥調整到標准形態,脫水環節不添加干化物,也無需消耗能源進行烘干處理,制作燃料棒環節不添加煤、秸稈等助燃物,氧化焚燒環節無需摻煤,也無需天然氣助燃,尾氣處理採用AO干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進行超低治理,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突破了污泥處理處置領域多重難以攻克的技術壁壘。”華涵說。
盡管SL-STPTM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破解了污泥從改性脫水、燃料化到焚燒發電、尾氣治理全流程的技術難題,然而說起在河北省辛集市建純污泥焚燒發電廠,卻依然是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