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虽然现在市面上很多主打园区安全监控的第三方服务提供方,但其实真正的监控在于企业自己。
本报记者 杨悦祺 惠州报道
4月,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发出一纸呼吁:“不要抹杀中国化工产业,不要过度妖魔化工行业。”
呼吁背后意味深长。
5月23日,一个国家级别的论坛——2019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广东惠州召开。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李寿生在这个论坛上话说得更加明白,“一方面要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一些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工作还不到位,安全环保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环保的本质安全措施还必须加强,必须过细,必须过硬;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信化工安全生产是可防、可控的,化工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杜绝的。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保障,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化工园区都要为扭转全行业安全环保被动的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离城入园
今年3月以来,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多起化工企业、园区、运输车辆爆炸事故,特别是盐城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引发江苏最严厉的环保风暴,盐城市率先决定,永久性关停响水化工园区,园区内共有100多家企业,其他地区也大幅压缩化工园区数量,不少化工企业面临减产、或者关闭的压力。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去年已经关停2000多家企业的基础之上。
去年,江苏共有化工企业约6100家,按江苏省政府下达的全省石化行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关停2077家企业。
今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000家;即意味着今年江苏还要关停2000家化工企业。
另外,对于化工园区整治改造提升全力推动,对江苏全省50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减至20个左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园区必须关闭,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园区必须关停,对落后低端企业必须淘汰。
虽然在最后的方案中,“20个化工园区”的目标数字没有出现,但其严格程度也足以震慑行业。此外,山东、湖北、河南等省份也陆续披露了化工企业拟关停名单以及搬迁入园的时间表。
搬迁入园需要回溯到国办的2016年57号文,该文件给了化工园区政策性的背书地位,文件要求新建的炼化项目必须全部进入到石化基地,新建的化工项目必须全部进入到化工园区,同时强调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园区和化工品存储项目要关闭、退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必须进入到规范的化工园区,既对新建的项目,也对园区外的项目,提出了整个行业园区化的要求。
在这个大的文件要求下,各省陆续开展了化工园区认定工作。
随后,2017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2025年前,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危化品企业,要就地改造达标或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的目标,其中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要求在2020年底搬出。
“经过我们摸底排查,80%以上的都属于在2020年底搬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调研员韩敬友在论坛报告中指出,经过各方努力,现在搬迁改造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宁夏、海南等4个省市已经完成了搬迁改造,其余2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陆续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编制完成了《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确定了搬迁改造企业名单和搬迁改造方式。
对此,韩敬友向记者解释,有的省份下手早,加上本身化工企业就不多,所以完成得较快。可以说,2019年是搬迁改造工作的关键年,今年如果异地迁建不启动,明年就很难完成任务,因为有一个建设周期。
4月15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76个化工园区中,产值规模500亿元左右的约占7%,小于100亿元的约占60%。截至2018年底,初步确定全国需要搬迁改造的企业共有1176家,其中异地搬迁479家,就地改造360家,关闭退出337家。
“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已启动和搬迁改造工作,截止到2018年底有20%左右的企业完成了搬迁改造。”韩敬友表示,大部分已完成搬迁改造的企业,通过搬迁改造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有很多企业搬迁改造前处于亏损和微利的状态,经过搬迁改造,基本上是走向了良性发展的路子。